手机扫码,微信咨询!
,辐射仪,辐射检测仪,辐射巡测仪,核辐射仪,个人剂量报警仪,表面污染检测仪,辐射报警仪   
电话热线: 86-021-69515711
传真热线: 86-021-69515711

    中国核电走出去:已能够为目标国提供核电菜单式解决方案

    2016/9/27 10:05:18

    目前,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机组正在福建福清与广西防城港两地开建。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还将作为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的参考电站,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桥头堡。图为在建中的防城港二期3号机组。

    20多年前,当中国引进法国核电技术,在广东深圳市东部的大亚湾畔修建大陆地区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时,连瓷砖都靠进口,设备国产化率仅有1%。中国核电产业经过30多年未间断的建设、运营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今不仅谋求将自主核电技术输向海外,还向目标国打包了从人员培训、项目投融资到本地化的一体化菜单式出口配套方案。当年的跟跑者,已成长为并行者甚至领跑者,跻身为世界核电市场的重要力量。

    核电出海:菜单式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国核电产业30多年不间断发展所积累的竞争优势、产业链整合能力、资金优势、政府支持和丰富经验,使其有能力在核电站的建设、运营,以及核能建设和管理能力的培育方面,为目标市场国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从人员培训、核电新项目建设、投融资到工业支持等多个领域。”在近日于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的华龙一号国际峰会上,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下称中广核)副总经理郑东山表示。

    简单通俗来说,建核电站无非就是有钱投、有设备供应,最后有具备优良经验的人员将产业链管理好,构建起商业模式和本地化。乍听之下似乎与其他一些装备出口并无二致,但事实是,由于技术路线复杂、建设周期长,核电站建设所需的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工业支撑体系都十分庞大,是一项具有高技术特征的庞大系统工程。因此,除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之外,完整的核电产业链、足够的技术出口配套保障能力及本地化培育能力也是技术出口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条件。

    凭借上述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作为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和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的中广核近年来为开拓国际市场做了颇多铺垫。在前述峰会上,中广核向英国、泰国等十余个国家推介了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据介绍,在核电建设方面,中广核将基于华龙一号技术,为国际客户提供多样性的核电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EPC)、建设-拥有-运营的BOO模式、建设-运营-转让的BOT模式等;在工业解决方案方面,中广核将根据目标市场国的生产能力、工程建设能力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核电规划,帮助市场国在自身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的前提上尽可能大的实现本地化,并在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基础上帮助其促进质量提升和降低成本;在融资方面,中广核提出将利用自身在投融资方面的能力结合中国政府的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化的融资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广核将通过离线培训、信息共享、在线培训等方式展开,并欢迎合作伙伴通过投资、工程建设、生产运营等方式参与到中广核在国内的核电项目建设中来。

    不光光是中广核,为出口目标国、尤其是新兴核电国家提供人员培训,拉上国内核能设备制造商、建造商及金融机构一起走出去,已成为中国核企出海的共同选择。

    华龙一号是在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基础上双方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独立出口的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型。在中核集团去年6月举行的“华龙一号”技术推介会上,同样介绍了其多元化集成合作方案,包括设备制造、核燃料、核电站建造运维、融资、研发、人力资源建设等。

    此外,针对中国另一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的主要目标市场南非,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正在为南非培训第三代核电技术人才。去年7月,国家核电赴南非举行推介会,携中国银行等战略伙伴集体亮相,向南非政府及核电行业展示中方在技术、资金、本土化、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国家核电正在联合相关核电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共同推进CAP1400技术参与南非等国际核电市场的开发,也是为走出去配备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我们多年来也积累出(经验),不是我要给别人推销什么,我们希望做到的是,对方要什么,我们就提供服务满足对方的需求。你需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给你做,首先要让我们的客户和目标国了解我们能做什么。这和以往的推销方式(不太一样),也是我们从业主到服务商的角色转变过程。”郑东山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强调,针对核电复兴国家和新兴国家,中广核的推广和开发策略也有所差异。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已具备每年生产12台套核电设备的能力。

    全球新增核电市场空间巨大但强势者众,中方解决方案包优势何在?

    如果说几十年前的核电出口还仅仅是核电技术的转移和推广,如今决定核电出口成败的因素要复杂得多。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世界核能协会(WNA)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新增核电投资将达到1.2万亿美元。

    面对此等规模的大蛋糕,国际核电市场竞争激烈,除出口势头最猛的俄罗斯外,日本、韩国在争夺核电市场份额上也是不遗余力。此外,凭借多年来在全球核工业领域奠定的主导地位,美法等老牌核电国家通过其国内和出口举措,对全球核电发展以及新兴国家核电技术选型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全世界具备核电输出能力的国家中,美日俄法韩均采用压水堆,中国直面激烈竞争。尤其在一些风险相对较低、法制较为健全的核电市场,各国核电巨头均虎视眈眈。

    那么,中国的出口配套方案优势何在?

    “从技术说,应该说在一个层面上。因为我们推出来都是三代机组,三代机组在国际上是有标准有要求的。但中国技术毕竟设计得比较晚,知名度上是日美法的更高一些。但我们的优势是有大量的项目,有大量的市场和后续项目建设来检验我们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技术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中广核国际核电开发部副总经理杨茂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在建核电规模,在建机组数占全球四成。正如杨茂春所说,庞大的在建核电规模不仅历练了中国的核电建设队伍,也使中国企业的成本和工期控制能力大大增强。

    “从成本上,中国国内的项目成本优势是很明显的。这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国内批量化建设。核电站的设计和研发需要大量投入,比如我研发一个汽车,只生产1000台,那这1000台汽车就要分摊研发费用。如果我生产50万台、100万台呢?这个成本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的优势就是批量化建设后能把研发费用大量分摊掉。”杨茂春说,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已具备每年生产12台套核电设备的能力,成本很有优势。除此之外,项目管理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工期控制,那成本很难降下来。“目前咱们项目的平均工期(从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到机组具备商运条件)是64个月,国际上的工期要比我们长得多。”从融资角度看,中国的融资能力也是颇具竞争力的。

    中国核电走出去:已能够为目标国提供核电菜单式解决方案的相关产品:

    ,辐射仪,辐射检测仪,辐射巡测仪,核辐射仪,个人剂量报警仪,表面污染检测仪,辐射报警仪

    上海仁日辐射防护设备有限公司(Shanghai Renri Radiation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上海仁日科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69515711 手机:13818065015  传真:021-69515712  Email:market@renri.com.cn

    QQ:1993509414 地址:上海市曹安路1509号福瑞大厦516室 邮编:201824

    沪ICP备09065761号-17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725号